天道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,这就是那个永恒不灭的本质。生成万物后,天道或化为实体,如大地、山川、江河、禽兽、人类……或化为凌驾众生的精神意志,升华于凡间之上,注视着芸芸众生。”
&esp;&esp;南子仿佛恍然大悟,“那诸侯民间信奉的,数不清的神祗呢?他们又是从何而来?”
&esp;&esp;“也是由天道化成的,只是力量和大小不及天而已,所以鬼神无真无伟,只有大小之分,均统一于天道,有所别,又无所别。”
&esp;&esp;“所以无论是齐人的八神主,还是楚人的东皇太一,东君、云中君,司命,都只是天道的一种形态而已,我称之为相,天道百相。至于人鬼,则是对天地有大贡献的凡人死而有灵的产物,其实也是天道秩序下的一部分。”
&esp;&esp;南子惊讶地注视着自己记述的那些东西:“若是按照君子的说法,这列国信奉的神祗,乃至于天地万物,居然都被统筹于天道中了?”
&esp;&esp;“不错。”赵无恤补充道:“天道无所不统,无所不包,这就是天道的大一统。”
&esp;&esp;春秋之世,各地方言差距甚大,中原话与吴越话甚至是两个语系;各国文化开始趋于分化,连字体、服饰也开始相异;根深蒂固的国别乡党意识根本无法消弭,“天下定于一”的口号和愿望也不够强烈。
&esp;&esp;这个时代,在物质层面上的确缺少统一的基础。
&esp;&esp;但或许依靠“天道”将诸侯民间神祗一一收编后,能加速民众在精神信仰上的统一。
&esp;&esp;“南子,这个要交由你来建立的教派,就叫做天道教,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,首先,要解决一些人人都有的终极疑问。”
&esp;&esp;南子好奇地问道:“什么是终极疑问?”
&esp;&esp;“我说出来考考你,何如?”
&esp;&esp;此时天光正好,空气清新,赵无恤望着那座竹林里的太昊之庙吟诵起来。这是他前世最喜欢的一首楚辞,它记述了这时代人们对天道的疑惑……
&esp;&esp;“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明明暗暗。惟时何为?阴阳三合,何本何化?”
&esp;&esp;半首晦涩难懂的《天问》吟诵完毕,南子哑然,这的确是终极问题。
&esp;&esp;遂古之时,谁将此道传于后代?
&esp;&esp;那时候天地尚未成形。到底从何处诞生?
&esp;&esp;明暗不分混沌一片,谁能够探究其中原因?
&esp;&esp;大气一团迷蒙无物,如何识别认清这世界?
&esp;&esp;白天光明夜里黑暗,这种规律是谁安排的?
&esp;&esp;阴阳参合而生万物,何为本源何为演变?
&esp;&esp;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,谁曾去环绕量度过?
&esp;&esp;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,是谁开始把它建造?
&esp;&esp;“天地因何而生,人类从何而来……”
&esp;&esp;“这个世界,究竟是怎样诞生的?”
&esp;&esp;赵无恤像是发问者斯芬克斯,带着神秘的笑问道:“南子。你是大巫,一定思考过的,若你的信徒仰望着你,问出这些问题,你能告诉他们答案么?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南子思索了很久很久后,才轻声道:“民间关于创世的说法很多,或曰浑沌日凿一窍,凿七窍而天地生;或曰烛龙吐息,它闭目就是夜晚,睁眼就是白天。他的呼吸就是风雨。但我的知识浅薄,分不清真假。”
&esp;&esp;是啊,赵无恤想道,春秋时还没盘古创世的传说。那是直到东汉三国,才被汉人脑补出的东西。
&esp;&esp;所以说啊,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纯粹的要命,全是本土滋生的幼苗,赵无恤随便种上一棵,也不比其他逊色。
&esp;&esp;他嗤之以鼻道:“那些乱七八糟的民间传说。都是伪说,都是异端,你日后要加以驳斥!”
&esp;&esp;“南子记住了。”
&esp;&esp;赵无恤一脸说教:“在天道教里,世界的创造,只能是天道转化。遂古之初,未有天地之时,唯象无形,窈窈冥冥,天道化生为阴阳,离为八极,于是便有了万物。这便是老子所说的,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……”
&esp;&esp;南子被这深邃的哲学砸得晕乎乎的,同时也隐约感觉到,赵无恤和老子之间,一定有着什么联系,否则为何有许多他的思想融入?
&esp;&esp;那些神秘的先知足迹遍布九